1、采用同理心安抚孩子的情绪。
把自己当作孩子一样去想,如果我是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一样也会觉得有困难,有情绪,不想上学。通过了解和接受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是理解她这种情绪的,待她的情绪比较平缓时再去沟通。
2、讲与孩子有关系的故事。
幼儿园可以上课吃东西,随意走动,但到了小学就不可以啦,必须端端正正的上课。开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你适应了,就好很多啦。这些阶段都是我们必经的一个环节,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3、制造开放式,安全地倾吐环境。
当孩子情绪平缓了之后,和孩子一起聊天,每天与孩子聊在学校的情况,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新鲜事。因为有人愿意听孩子讲故事,那么也会让孩子喜欢上学的氛围。不然当孩子有情绪,没有地方释放时,日积月累,会形成更大的问题。
4、让孩子看到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在学校里孩子除了会遇到开心的事,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孩子看到的可能更多是不好负面的,而我们作为家长可以从另一面告诉孩子积极的意义。比如孩子说,学校隔两三天就要考试,特别不喜欢,让我去上学可以,就是不愿意考试。
我就跟孩子讲,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考试。但是学校和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为了检验你学习的效果。
如果发现有哪个点没有搞懂,知道哪个环节薄弱,我们就可以针对某个薄弱的环节进行助攻。但如果是一个月考一次的话,等到考试后才发现,原来有很多方面都没有掌握,再一起去补的话就比较困难。
5、和孩子建立吐槽日。
让孩子每一天都诉说他在学校里遇到的新鲜事,或者是烦恼事,或者是他觉得看不惯的事情。随便她说什么,可以说老师不好,同学不好,食堂不好等等。我们听故事就好了,在过程当中偶尔插几句问话,让孩子说出更多来,比如她说今天学校谁做了什么事惹她不开心啦。
其实让孩子把这种情绪释放掉了,那么他不想上学的情绪也就自然没了。
6、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选择。
当把利和弊告诉孩子时,孩子心中会权衡,自然而然就知道要选择什么,让他自己做评判。我们不说哪个好也不说哪个不好,我们要耐住性子,在这个时候不要去帮孩子选择,而只是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