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拖拉磨蹭是很多11岁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降低孩子做事的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另外,拖拉磨蹭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纠正孩子。
1、不要给孩子贴上“磨蹭”的标签
家长过早的给11岁的孩子贴上拖拉磨蹭的标签,会让孩子做事情越来越慢,不要总把慢挂在嘴边,孩子会潜意识接受这个看法,本来能做的快的也会因为身上的标签而变慢。他们会潜意识中满足父母的期待,因为家长说慢他们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会在心里觉得我就应该是磨蹭的,因为父母总这样说。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磨蹭”的标签。
2、制定标准
父母可以对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标准,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项活动完成的时间,如:几点起床、几点午睡、晚上几点洗漱等等,用规定好的时间,来限制孩子的拖延症,从而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可以制定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执行,如果孩子继续拖延,就要承担必要的后果,当然这个小小的惩罚可以多样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3、分清轻重缓急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就开始看电视,不愿意先做作业。吃完饭后,又开始搭积木,直到要洗澡睡觉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有开始做。孩子的这种表现,就是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知道哪件事最重要,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教孩子分清每件事情的轻重缓急,让孩子优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比如放学后,可以让孩子稍微休息一下,就引导他先把作业做了。同时告诉他只有先把作业做完,才能有更多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被父母催促,甚至打骂了。
4、要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守时的后果
现在有不少孩子被家人溺爱,造成了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做好了有夸奖,没做好也无所谓,有人帮他说话。这就让孩子养成了没责任心的习惯,反正孩子觉得自己不会吃亏。很多时候,因为有家长的庇护,所以孩子也就很任性,其实应该让孩子去承担自己造成的后果,让他有羞耻心,有荣辱感,才会自己主动的准守时间,准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