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叛逆机构时间:2025-01-07 19:23:39 点击:31
青春期,成长必经特殊期,孩子敏感多计较。家长言行稍不如意,便易激起反感浪潮。适时引导至关重要,理解尊重不可少。家长需耐心倾听,共筑和谐亲子桥,助力孩子平稳过渡,迎接成长新篇章。
1.弦歌青少年素质教育:会让孩子们适应这种模式,来通过不断地锻炼学习来要求孩子们的改变,学会军姿、体能、队列等等基础的训练。
2.爱德思睿教育:日常中学校采取的是军事化的管理,比较严格,比平常的普通高中学校相对来说,严格许多。
3.创德教育:学校会对孩子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知晓其中利害,同时逐步的让孩子脱离对游戏的这种依赖性。
4.爱港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雅。属全国首家成长教育特训学校。
5.碧海教育:总占地面积46亩。其中,行为矫正辅导校区占地12亩,综合素质教育辅导校区占地16亩,全方位心理辅导校区占地18亩,是以全国首家实施分教式辅导为特色教学,有二层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厨房食堂1栋,学校户外农场5亩。
6.启德教育:青少年特训学校是国内连锁的问题青少年特训教育学校,湖南长沙总部有三大校区,一条龙分开管理教学,避免新生老生混合教学。
7.森太教育:国学教育转化问题青少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渐进式施教,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青少年从经典国学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正念纠偏、正行修身、正心自强,健全人格,成人成材。
8.杰龙教育:帮助青少年逐步走出困惑,让他们从点滴开始,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感恩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9.青禾教育:课程设置以体验式的矫正教育课程为主,辅助以基础的文化课。
10.众德励志教育: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塑造孩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格,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人生目标。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家长在选择叛逆学校的时候要参考,学校的办学时间、师资、规模等,不能一味的追求距离近,效果好才是最重要的。
一、文化课学习和思想行为的固化
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思想阶段一般在孩子进校后2到3个月后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这不代表孩子就彻底变好了,因为冰冻尺非一日之寒,养成好的习惯和形成好的思想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固化。但考虑到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年龄,学校根据孩子的情况从第三个月开始安排孩子在进行行为和思想固化的同时开展文化课学习。
二、终生的后续跟踪服务
为我们学员提供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指导服务,协助家长和学员解决今后任何时候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心理困惑,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良师益友。
注:学生随时可报名参加训练,随到随学,训练期分为暑假,寒假班,半年班,一年班,在校期间与心理老师和生活老师同吃同住,训练时间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灵活调整,
13-16岁沉迷手机怎么办?
一、告诉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
家长可以收集很多关于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新闻报道或真实案例与孩子讨论,听听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暗示孩子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孩子从心里改变。
二、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除了手机,孩子肯定还有别的兴趣。家长可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不仅戒掉手机瘾,还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增加一项技能,增加人格魅力,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三、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家长不要总是在家里用手机娱乐或工作,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认知,让孩子认为玩手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父母下班回来后要多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感受,减少孩子对手机的关注。
13-16岁沉迷手机怎么教育?
1、心态平和,共商约定。
“还有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你玩手机已经有一个小时了,是不是该休息了呢?”用协商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孩子会感到家长的尊重和关心,也更容易接受建议。沟通的基础打好了,家长可以进一步与孩子商量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时候玩手机,每次玩手机的时长,超时玩手机的惩戒办法等。
2、读懂需求,精准关爱。
青少年玩手机的心理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一是信息、认知需求,二是放松、娱乐需求,三是个性、时尚需求,四是沟通、归属、情感需求。
结合这一认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用手机听音乐、看网剧、玩游戏,可能孩子想要满足的是放松、娱乐需求。为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安排以下活动:多陪孩子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跟孩子一起做做饭、打打牌、下下棋,带孩子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体育运动等。
如果孩子喜欢上网聊天、刷微博、发朋友圈求关注等,他有可能对沟通、归属、情感的需求比较强烈。这时,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与陪伴等。得到同伴认同,对孩子也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通过同龄人的互帮互助,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3、适时赞美,允许反复。
遇到以下情况,可以对孩子及时肯定或赞扬,以更好地巩固和强化孩子的进步,如:孩子提前了几分钟结束玩手机,孩子用手机搜索学习信息。
在执行手机使用规则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规则的现象,此时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确有困难,就慢慢来,给孩子留足不断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出现反复。
4、以身作则,身教为先。
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当孩子总看见父母对手机“爱不释手”,而自己手上却“空无一物”时,孩子的心里会如何想?因此,作为家长,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生活中,尽量避免当着孩子长时间玩手机。
所以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家长如果能从小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他人着想,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也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放纵自己言行与欲望、叛逆心理强烈的“问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