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孩子心理常见的变化:
追求成熟,模仿大人
步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逐渐向*、成熟方向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具体的行为内容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十分渴望学校、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认同他的改变。
但是毕竟年纪尚小,缺乏社会经验,依然稚嫩青涩,会在一些言谈举止上模仿大人,由于判断能力较弱,如果引导不得当,可能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养成不好的习惯。此时,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往往展现各种矛盾,家长要及时化解。
抵触父母,信赖朋友
这个阶段,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信赖父母,面对父母的说教会产生抵触情绪,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甚至包括在学校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增加了批评、怀疑的成分。尤其是遭受批评时,逆反心理更强,不愿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家长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
同时,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变得“重义气”、“够朋友”,渴求友谊,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时,家长们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与品行恶劣的人做朋友,帮助孩子提高甄别能力。
自尊心变强,自我意识觉醒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仅体验到自己、家人、老师等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会对生活产生美好愿望,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内心极度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平时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在课堂上或者体育活动时积极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外界的赞许;平时讨厌家长、教师们的指责,反感他们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较少地考虑他人感受。
思想变化快,情绪不稳定
初中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工作与生活能力,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周围事物,但是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往往有些偏执,尤其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丧”文化。
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便完全被一种无助、抑郁的情绪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变化,在察觉出孩子心情不对后,及时找孩子沟通,努力疏导他们的消极情绪。
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为大家列举出了比较常见的四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