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觉性怎么培养?
对于孩子自觉性的问题,家长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进行提高。因为只有自觉性良好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对学习才会更加积极。所以,为了孩子可以好好学习和成长,家长可以从他们自我价值的认可开始,进行培养。
1、正确引导
当孩子自觉性不够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责任转换法,把责任交给孩子,并且信任他们的能力。我们做事情通常背后都有自我的心理动机,这个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我们以写作业磨蹭为例,来看看如何发现孩子的动机,并利用内驱力进行责任转换。
2、从自我价值的认可开始
孩子的自觉性,都是从自我察觉开始的,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同当下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会更容易主动。相反,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会经常产生放弃的念头。孩子自觉性的培养,要从自我价值的认可开始,多给孩子信任和鼓励,帮助孩子收获成就感,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不怕他不自觉。
3、给孩子*完成的机会
当孩子学习时,有的家长总在刷“存在感”:一会儿问孩子有没有难题,一会儿问孩子饿不饿,一会儿问孩子在校情况可还好……这种过度关心,不仅打扰了孩子,时间久了还会让他们变得依赖。
所以,教会孩子具体的方法技巧后,家长应适当放手让孩子*思考、*完成。当然了,家长也不能撒手不管,任着孩子*发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有状况则及时干预并予以引导教育。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要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比如睡觉是否准时。学龄前的孩子大概八点半,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定在九点,中学大概是十点十点半左右。
再比如孩子的吃饭时间,可以告诉孩子要在半个小时之内吃完。如果超时了他这一天就不能吃任何零食,也不允许看动画片。此外,还要培养孩子整理物品的习惯,从整理书包开始,到整理书桌,再到整理自己的衣柜和房间,慢慢的对孩子有要求,养成能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做事有效率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