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考研培训机构时间:2024-12-31 11:27:47 点击:32
社会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有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找到适宜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因此,更多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希望通过高学历来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导致考研人数逐年增加的原因。而且有很多就读双非的院校的学子更倾向于走向研道,毕竟大家都熟知:学历的重要性。
1.研趣考研(专业程度好)
2.学信考研(整体评价好)
3.新文道考研(受欢迎的)
4.聚创考研(学员认可度高)
5.学研考研(价格亲民)
6.研趣考研(教学模式新颖)
7.学信考研(质量有保障)
8.新文道考研(集训营比较厉害)
9.聚创考研(课程的专业度高)
10.学研考研(性价比高)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由于数据每年都有一些变化,一些信息可能不准确没有统计全面也欢迎大家指正。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您也可拨打文章底部电话,免费资讯。获取咨询计划。
多年来,研趣考研先后荣获了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新华网、中国网、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央广网等机构授予的“中国品牌教育集团20强”“3.15诚信服务(准入)品牌”“科技创新影响力品牌”和金塔奖等100多项殊荣。
在致力于推动我国教育科技进步的同时,研趣考研还积极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企业责任,热心参与的公益事业包括:千万教育援助工程、研趣考研百万关爱行动、研趣考研爱心助学温度计划、研趣考研千人创业万人就业鹰飞工程,公益捐助援藏教育事业,率先在全国多地连续举办三十多届“研趣考研万人讲座”等社会公益活动,受益人群覆盖数千万,广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研趣考研人肩负“教育让生命更美好”的崇高使命,秉承“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研趣考研理念,发扬“专业创新合作共享”的研趣考研精神,实现“科技赋能教育学习成就未来”的美好愿景。
TOP教学体系:研趣考研研究院创建TOP教学系统,为考研学子量身定制教学学习系统,针对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特点、考试要求和发展趋势,研趣考研考试研究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打造了系统化、精细化、切片化的教学体系,旨在实现精准(Targeted),高效(Optimal),专业(Professional)的辅导效果,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已帮助考生轻松备考、实现考研目标。
十项贴心精细服务体系:研趣考研为考研学子提供贴心精细的服务,通过“38人公共课小班课、专业课1对1授课及答疑、全日制学管师督学、择校择专业、高分作文批改、标准复试课程、精确诊断面授答疑、在线平台答疑、在线补课系统、全套初试辅导书讲义”十项服务,帮助考生缔造高分佳绩,实现名校梦想!
强大的师资团队:研趣考研拥有一支专业的辅导团队,强大的师资队伍现已拥有逾600名专职辅导教师。研趣考研教研中心汇集了以彭学军、李擂、杨凤芝、杨攀、张静老师为核心的辅导老师,拥有深厚的考研学科专业背景,融汇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的文化特质,率先实现了考研辅导行业师资团队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分工,下设政治、英语、数学、专硕、及专业课考试研究院,为考生的学习备考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指导服务。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性的突出表现。
(2)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劳动资料,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②劳动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
③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新增考点)
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和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3)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
①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分为:
a.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b.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2)*的实质
*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你的付出没有超过任何一个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人,那么你凭什么说你努力了,当你没有考上,你也就没有脸去抱怨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