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1、要建立合理而正常的家庭关系
父母和孩子之间首先是*、平等的关系,要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必须摆正。孩子应该明白自己与父母是这样一种关系:父母是自己的长辈,是家庭生活的主导者。
我们主张尊重孩子,多听孩子的意见,但并不是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里作威作福,想怎样就怎样,更不是他闹得越凶父母就越让步。
父母作为孩子生活的供养者和引路人,自然应当负起教育子女的任务,在家庭中保持较权威的地位。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对孩子明显的错误也不加纠正,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自然,孩子也就不会把父母放在眼里了。所以,要纠正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坏毛病,摆正家庭关系是前提条件。
2、一点一滴培养孩子尊重父母的习惯
父母应当从日常生活细节抓起,让孩子树立这样一种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该为他们多做些事。要教育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落在实处,把父母健康放在心上,不给父母添乱,并把这些要求变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行为。
当父母身体不适时,孩子应主动照护,给父母端饭送水、拿衣取药,替父母采购日常用品。对于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给他发挥的机会,不要事事包办代替,比如可以让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帮父母收拾碗筷,自己的手绢和袜子自己洗等。孩子只有经常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3、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艰辛
现在不少孩子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吃好、穿好、玩好,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却从不关心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来的,自然就也不会设身处地考虑父母的难处。
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提起自己工作上的苦恼和困难,让孩子知道父母赚钱很辛苦,每天都在为生活而操劳。
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心非常单纯,父母怎么做,孩子就会模仿着怎么做。有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妇对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房子里,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残汤剩饭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拿一块木头在刻着玩,就随口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我要刻一个木碗,等你们年纪大了,好给你们用啊。”
这对夫妇猛然醒悟,赶紧把老人请回来和自己一起居住、一起吃饭,儿子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在工作之余,父母要多与老人相处,休假日时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买买菜、做做饭、聊聊家常,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样,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也会逐步养成尊敬父母的好习惯。